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救楼市!

小传姐 老干体 2022-01-02

今日一早,央媒《经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共同富裕需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救市又回来了!

有人说,既然房住不炒,那么房地产这把夜壶,是否真的可以从此弃置不用了?

再加上房地产税试点马上开始,地方政府可能会有另一笔收入。像湖北一些地方,都成立了警税大队,不纳税的可能会被武力对待,相信此举的全国推广,应该为期不远了。这为放弃房地产,似乎开辟了一条新路。

然而,想多了。

很多人不太了解《经济日报》,它其实是三大纸媒之一,地位高超。在房地产税等事项上,一向有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哪怕是他们的一个不具名微信公众号令狐猫,说一句话也要大地抖三抖。

文章当然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口径,但同时称,持有住房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增加城乡居民住房类财产性收入,将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应充分满足城乡居民的刚需和改善性等基本购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的同时,也能有力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而“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则是最高在《求是》杂志文章中的内容。说白了,就是鼓励买房致富

如果觉得逻辑上有些绕,请用“既要……又要……还要”造句。

对于前段时间针对房地产业的霹雳手段,文章解释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使房地产行业逐步回归理性”,即前段时间不理性,现在并不是房地产不重要了。

因此,要“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房地产行业,将更加平稳健康发展”。大家都知道,所谓“平衡健康发展”,就是每一轮楼市救市的同义词。

从措施上看,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都会得到金融支持,以便增加居民杠杆、为房地产企业输血。

既然如此,是不是会迎来新一波楼市政策松绑,甚至房价暴涨?

昨天有篇青年经济学家温克坚先生的爆款文章《恒大危机与房产税背后不为人知的强大逻辑》,其中一些观点,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意义。

他认为,今年9月初恒大债务违约以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恒大债务违约所引发的冲击波不断增强,已经从单个企业的债务危机演变成了某种具有全局影响力的现象。人们不无惊讶的发现,融创、绿地、碧桂园等房产巨头都背负着上万亿债务,都处在违约边缘

当然,仅仅是债务,哪怕如教培行业,也没关系,这是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然尴尬之处在于,在国内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美元债一度是中国房地产商最青睐的融资渠道。这也使得这些房地产商不但背负着巨额的人民币债务,也负担着数额惊人的美元债。

而这些美元债务,乃是有国家信用背书的,一旦出现债务违约,则国家信用受损,其涉及面是世界级的。

当下中国的外债规模超过了2.5万亿美元,而官方外汇储备不超过3.1万亿美元,除去投资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真正具有流动性的外汇资产仅约2万亿美元。

截至8月底,中国所持美债下降213亿美元,至1.05万亿美元,创2010年以来新低,已经逼近市场信心的分水岭。如果债务真的违约,中国国家和企业的国际信用,怕是要遭遇重创,而这是我们完全难以承受的灾难性后果。

10月25日,中国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召开会议,对房企境外债到期情况进行摸底。实际上,房企明年将面临偿债高峰。2022年,房企到期的美元债最高,规模达3755亿美元;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规模也将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

闯下如此大祸,捅出如此之大的窟窿,还说房地产没有绑架国家,就有点勉为其了!

因此我们看到,恒大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于2021年10月21日支付了8350万美元(9月23日到期)的债券利息。可见,一旦出现问题,房地产业优先偿还的不是员工的理财资金,而是美元债务。那么,一等洋人,二等国资,三等购房者,四等员工,恐怕是偿债的正常顺序。

其背后的逻辑,正是要维护外汇储备安全这种更强大的逻辑。

因此,温先生认为,救市是必然的。果然,话音未落,今天就官宣了,弄得这个政策好像是温先生安排的一样。

其实,文章还有一个没有说到的现实:如果没有了房地产这个巨大无比的蓄水池,那么多钞票一旦涌入市场,造成的通货膨胀怕是灾难性的,而它可能导致的社会不稳,在各国均有现成的案例。

过去若干年,中国广义货币增速一直高于名义GDP增速,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M2余额为234万亿元,按照当前汇率,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几乎是欧美日三个主要经济体广义货币余额的总和。广义货币过快增长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基础之一,但由此导致的通胀压力、汇率压力以及市场扭曲,都意味着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风险。

因此,不是恒大大而不能倒,而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大而不能倒!

但另一个更可怕的现实是,这次能如愿使用夜壶吗?

毕竟,最终为恒大们买单的是无数购房者,在人口增长放缓、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的大背景下,如果购房者对楼市前景失去信心,真正践行房住不炒了,那才是对楼市的终极杀器

也是,杭州市最近的土地市场上,31宗宅地,最终有17宗干脆未能进入拍卖环节,剩下的14宗,也基本以底价成交。信心尽失的,怕不止是购房者,还有开发商。


温克坚文章请参见   温克坚:房产税背后不为人知的强大逻辑


◆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